优衣库最懂这件事:日常中的日常,决定着我们生活的质量

荒野气象台·

2024-12-19

Image

什么让生活变得更美好

用这个问题采访一千个人,或许都不会收到两份重复的答案。文学、音乐、电影、爱、友情、宠物、美食……又或者像谷川俊太郎在《活着》里写的那样:“…是鸟儿展翅/是海涛汹涌/是蜗牛爬行/是人在相爱。”

这些回答或许会受个体生活轨迹的影响,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貌,却又拥有普世的精神:毕竟,在越来越复杂和纷繁的世界里,能够将人类连接在一起的,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而在风花雪月的理想之外,往往是那些“日常中的日常”,才决定着我们生活的质量。

已经成为“日常感”代名词的优衣库,在成立 40 周年之际,于巴黎旺多姆广场对面的会场举办了全球博览会,也提出了这个全世界的人都会关心的问题:“What Makes Life Better?”,“生活,何以致美?”

在一系列影片里,优衣库邀请品牌大使和设计师,以及大中华地区各行业的杰出代表给出了各自的答案。

作曲家、指挥家、教育家谭盾的回答是“自然自在”(Freedom)。已经将音乐和生活融为一体的谭盾,将交响乐比作“1+1+1”的过程,而“成为 1”,就像是给自己配一套衣服:悲伤的时候选择一套跳跃的服装,狂热自得的时候就要沉稳下来。

而中国速度滑冰冬奥首金的获得者张虹给出的回答则是“享受当下”(Be Present):或许就和比赛一样,时间永远不可能回到上一秒,生活的节奏感体现在忙碌和悠闲的平衡,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感受。

中国版《VOGUE》的创刊主编、时尚投资人 Angelica Cheung 则说“保持简单”(Simpilicity):越是纷繁忙碌的生活,越显得与家人共度的简单时光温暖而珍贵。

超模王雯琴在工作以外的兴趣爱好中找到了支撑自我的能量,因而她的回答是“开放接纳”(Open-minded):“心是敞开的,可以包容树木、地球、宇宙。”

BUZZ 建筑事务所、主持设计师庄子玉的回答则是“创意不止”(Be Creative)。作为建筑师,他常在建筑以外的领域找到灵感,譬如喝咖啡时品尝出了咖啡师所说的不一样的味觉层次和维度,这些生活的片刻都能为创作提供根基,也是“创意人”们存在的方式。

除了大中华地区各行业的杰出代表人物以外,优衣库还用同样的问题采访了品牌大使和设计师们,亦收获了一批简单、有力、余味悠长的回答:

费德勒的回答是“心存善意”(Kindness),JW Anderson 创始人和创意总监 Jonathan Anderson 则认为“好奇心”(Curiosity)是一切的关键。

优衣库 U 系列联合艺术总监 Christopher Lemaire 和 Sarah Linh Tran 相信语言(Language)的力量,因为生活和设计都需要诗意的滋养,优衣库:C系列的创意总监 Claire Waight Keller 则反复诉说“联结”(Connection)的重要性……

左滑查看更多

采访时,优衣库特别要求嘉宾们不要涉及商业相关主题,只需思考内心真实的答案。因此,这些简单、直接的讲述都格外拥有启发的力量,因为这些哲思都脱胎于真实流淌着的生活体验。

事实上,优衣库对“生活”的探讨,很早以前就开始了:2013 年,优衣库提出了“LifeWear 服适人生”品牌理念,意指让所有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日常时装。

许多人会认为 LifeWear 仅仅指代服装产品,但实际上,优衣库希望通过 LifeWear 寄托的是一种日常生活滋养的理念和哲学:正因服装需要基于所有人的需求设计和进化,才需要去不断理解更多人的价值观、了解何为“更美好的生活”。

“生活,何以致美?”这个问句的精巧之处在于,它是真正开放给所有人的问题:无论年龄、性别、身份和背景,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所有人的渴望。

因此,一遍遍重复这个问题的优衣库,也借此凸显了自己的决心。作为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,优衣库相信服装的意义远超时尚:它完全可以成为通向更好生活的钥匙,进而改变世界。

如何真正为“所有人”服务?

除了服装,还有更多

“为所有人”是优衣库在阐释 LifeWear 理念时高频出现的词组。即使优衣库(UNIQLO)其名来自前身“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”,它的设计却一直遵循着简单、低调甚至“匿名”的原则。

优衣库的服装既非高级定制,也没有鲜明的文化和时代烙印,更不是“季抛”型的快时尚:你很难在优衣库看到时尚界所谓的“statement piece”,即那些自带尖锐性格和态度的服装;相反,它想要实现、正在实现的,是通过不断进化的“基础款”,达成的简单、丰富和高品质。

唯有将服装的性格收敛起来,那些拥有不同性格、不同主张的人才能够自如地组合自己的衣橱——每个人用优衣库都能搭配出截然不同、却最符合自己审美、让自己感到最舒适的服装。某种意义上,这已经超过了服装品牌的使命,它体现的正是 LifeWear 背后的哲学。

① 为所有人开发的面料

从摇粒绒到衬衫,再从保暖内衣到速干面料,优衣库常被戏称为“科技公司”,正是因为对面料的钻研:不是走马观花地发明各种各样的技术,而是将每一项都不断精进,做到最好,以适应更多人的需要。

譬如,我们熟悉的 HEATTECH 面料从 2003 年就开始销售了。“保暖”是它最重要的功能,但优衣库却在超过 20 年的时间里不断推动着它“进化”,让 HEATTECH 能够为更多地区、更多需求的人在冬天提供温暖。

② 为所有人思考的设计

不同于紧紧追逐流行趋势的快时尚品牌,优衣库的产品研发过程往往相对漫长:为了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,不仅研发部门需要和营销、材料开发团队等各类代表举行会议,确定设计理念,产品设计的方案也会经过多次修改才能真正敲定。

而优衣库引以为傲的“实用性”并不代表乏味:它的理念来自生活的需要,呈现出裁剪、色彩和材质的和谐感——从而真正地成为更多人衣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。

这种理念还体现在与设计师合作的方式:优衣库不会将“时下流行”或社交媒体的热度作为依据,而是寻找真正能与 LifeWear 拥有共同理念的设计师:Jonathan Anderson,Christophe Lemaire 和 Sarah-Linh Tran 等人,都在长期合作中不断丰富 LifeWear 的内涵。

③ 为所有人传播的文化

从 2003 年开始,优衣库的 T 恤产品线 UT 就成为了“文化的载体”:和艺术、时尚、音乐、电影、文化等领域跨界合作,通过一件件 T 恤,让文化和艺术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。

UT 的合作伙伴不只有 KAWS 和 村上隆这样的文化与创意巨匠,也会包括刚刚崭露头角的新秀们,也因而真正成为了一个覆盖全世界的文化传播平台

不仅如此,优衣库还和 Tate、MoMA 和卢浮宫等世界级博物馆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,共同开展“迷你发现之旅”和免费入场计划,让更多人能平等地享受艺术资源,打开新的视角。

④ 为所有人,也为了地球

或许早在“可持续”这个名词成为热点话题之前,优衣库就已经走在实践它的路上了:你总能在优衣库找到适合各种风格、各种场合的单品,它能与衣橱里的其他服装和谐地搭配,因此能够反复穿着——生产“让人不想扔掉的衣服”,正是最日常、最脚踏实地的可持续实践。

与此同时,作为规模庞大的全球化企业,优衣库还通过各种循环再利用活动与供应链管理,成为更负责任的服装生产者,从而从更大的维度上影响世界。

当服装品牌成为真正的“大众媒介”

前 POPEYE 主编木下孝浩加入优衣库全球创意中心,操刀制作 LifeWear 杂志这件事,已经成为内容创意行业的一段佳话。在构思 LifeWear 杂志时,几乎最先确定的事情就是:这是一本要包容所有年龄、所有国籍的出版物。

目前,LifeWear 杂志拥有 12 个语言版本,在全球 26 个市场发行——“全球化”程度已经超越了许多传统大牌杂志。

有过内容制作经验的人都会认同这件事:面向特定的“小众”读者制作内容会更轻松,因为内容的输出和定位可以更加垂直。越庞大的读者基数,越是要求创作者输出更多普世、包容的审美价值——对 LifeWear Magazine 这样承载品牌价值观的杂志来说,就更需要品牌对自己的信念有足够坚定的信心。

除了全球化的输出以外,优衣库也在耕耘着更在地、更具体的内容,从而更贴近来自不同背景的消费者群体。

今年五月开始,优衣库在中国地区推出了《新生活城市巡游志》,以城市指南的方式带领消费者探索上海、武汉、北京和沈阳——这并非全球化的“标准创意”,而是优衣库中国特别和本土独立出版机构合作完成的努力。

《新生活城市巡游志》既是探索城市的实用指南,更展示了每个城市中风格各异的用户群像:轻盈、温暖地展示了优衣库如何嵌入不同样态的生活,却也始终如一地回答着文章开头的问题:“生活,何以致美?”

《新生活城市巡游志:北京》的“本城生活”栏目

这种普适的价值观,就如同优衣库的产品一样:许多时候,“创新”和“态度”隐藏在让人更舒适的设计和面料之中。它并不会提倡某种特定的、鲜明的生活方式或性格,而是传达着一种坚定的支持:无论你选择何种生活,都能在优衣库找到适合自己的服装。

正因生活的具体样貌总是随着时代不断改变,优衣库也在不断进化、不断倾听,来适应更多样的需求。

无论是在服装上的钻研,还是在内容、创意和社群上的努力,都让我们看到了成立 40 周年的优衣库更长远的愿望:让服装成为一种思考方式和文化符号,最终陪伴着更多人向着更好的方向,改变自己的生活。

那些关于“生活”的叙事,往往会与宏大、理想的词汇相连。但更重要的是,在日复一日的穿衣、行走、工作中,寻找到那条通往更美好生活的线索——正是那些“日常中的日常”,在润物细无声地改造着我们的生活。☁️

监制:Lili

版式:Andy

100+ 爱北京的全新理由,由荒野气象出品的《气象万千城市指南:北京》,讲述的是属于“更新中的”北京故事。

常看常新的旅行、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。前往京东、当当等网站搜索“乌云装扮者”,就能找到这两本书。

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,是以“分享世界资讯、美和创意”为宗旨的独立书店,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。

日夜公园 by Jetlag Books

山海四合 by JetlagBooks

Like

Share

Wow

Comment